說來話長,最近老公成天盯著他的寶貝魚缸看,一看可以看個二十分鐘左右,特別是小丑魚Nemo的好朋友Pinot入住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這時候瑪格我也希望自己是一條魚,老公怎麼沒有盯著我看哈哈)
對於鹹水魚世界一問三不知的瑪格,在老公耳濡目染下慢慢也略知一二,原來魚缸一開始必須要先養石頭,魚缸裡的水要經過一定的循環週期才能孕育出適合海底生物 生存的環境,所以老公每隔幾天就要在客廳裡拿出所有的化學實驗器材檢測水質,我們也開始每週固定到水族館報到,自從我們把Pinot帶回家後(我就從此失寵了)。
老公擔心他肚子沒吃飽、腸胃不舒服生病、或是不習慣新環境壓力很大,從此變成了不折不扣的魚奴(有貓奴的話我想也可以有魚奴吧?)
愛屋及烏的瑪格當然也只能用愛老公的心情去愛這條橫刀奪愛的魚了(這是誇飾法)
這週末我們要回台灣過聖誕節,著急的魚奴準備了兩週的飼料並且標示好日期,拜託公公婆婆和妹妹幫忙照顧,真是辛苦大家了,魚奴自己當就好,這下子全家都要變成魚奴了(笑)!
►Pinot一直待在角落很難找到好角度幫他拍大頭照
►魚奴老公剛把Pinot帶回家時的入住典禮
今天的故事結尾就讓瑪格來分享一個關於小丑魚有趣的秘辛 ─
大家應該都知道小丑魚和海葵有著互利共生的關係,他們是好朋友這個家喻戶曉,但是很少人知道原來小丑魚會變更性別,小丑魚出生時是沒有性別的,每一隻魚都有 一次變成母魚的機會,一個群體裡頭只會有一隻母魚,母魚體型相較之下比其他公魚大很多,在一個水族箱裏頭你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魚兒的性別,只有母魚離開後才會有下一隻dominant的公魚變身成母魚,所以正確來說海底總動員裡頭的劇情,其實以科學理論來看並不正確。
《小丑魚變更性別的示意圖》
符合邏輯的劇情其實是這樣的:
Nemo在媽媽被大魚吃掉後出生,Nemo爸爸因為是dominant的公魚所以順理成章的變身成母魚,而由於Nemo是爸爸身旁唯一的公魚,他自然而然就會和變成母魚的爸爸變成一對。
(如果卡通這樣演的話我覺得爸爸媽媽們會退票丟雞蛋吧?小朋友應該會非常混亂搞不清楚狀況!)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篇英文文章,作者下的標題很有意思:海底總動員騙了你的孩子,他們還會在續集中繼續這場騙局。
Finding Nemo lied to your kids, and they will do it again in the sequel: Finding Dory!
有任何Pinot的近況,瑪格再隨時和各位更新消息。
最後送上老公深情款款看著Pinot的照片做為今天的結尾!
如果你喜歡瑪格的文章,不要忘了要按讚然後分享和留言給我喲!
有讀者們的支持,是瑪格下班後發文最大的動力 ♡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